查看原文
其他

详版钟南山论文:最长潜伏期24天 超一半患者早期无发热

上游新闻 2020-08-20

2月9日,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一篇名为《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》研究论文,在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。钟南山院士联合国内多位专家,对1099例(截至1月29日)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。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冠肺炎的最大规模病例样本分析。


研究发现,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仅有43.8%的人有发热症状,然而住院后发热比例上升至87.9%。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.0天,最长可达24天。相比非严重患者,重症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。

2月10日,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告诉记者,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,而是研究的预印稿,供专家评议使用。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,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。针对文中披露的“潜伏期最长为24天”,记者询问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、是否需要延长隔离期,对此关伟杰表示,仍是个例。


▲2月9日,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“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”研究,在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。

潜伏期中位数3.0天 最长24天

重症患者往往有其他疾病


研究指出,这1099例患者样本,来自于31个省(市)的552个医院,如下图所示。


其中,2.09%为医务工作者。其中有过野生动物接触史、最近曾到过武汉、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的比例,分别为1.18%、31.30%和71.80%。病例样本中,有483例(43.95%)为武汉本地居民,在武汉以外地区,26.0%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,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。

研究显示,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.0天(范围:0至24.0),即其中潜伏期最长为24天。新冠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.0岁(IQR,35.0~58.0岁),女性占比为41.9%。各个年龄段中都有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。0.9%的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。

发烧(87.9%)和咳嗽(67.7%)是最常见的症状,而腹泻(3.7%)和呕吐(5.0%)较为罕见。25.2%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疾病(如高血压、慢性阻塞性肺病)。入院时,926例被分为非严重组,173例被分入严重组。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显著(均值差:7.0,95%CI: 4.4~9.6)。此外,相比于非重症患者,重症患者本身存在潜在失调性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(分别是38.2% vs. 22.5%,P<0.001)。然而,重症与非重症两组病人的接触史没有显著差异(P>0.05)。



放射学及实验诊断

部分患者CT并未显示肺部病理改变


通过对840例患者的胸部CT分析,研究人员发现(76.4%)提示存在肺炎,具体体现在肺部毛玻璃样病变(50%),以及双侧肺部的散在阴影(46%)。

除肺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外,基因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。反转录-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(RT-PCR技术)针对病毒的特殊基因组位点进行检测。在此次统计中,926例重症样本中的221例样本(23.87%)及173例非重症样本中的9例样本(5.2%)并未显示肺部病理改变,而是通过RT-PCR手法最终确诊。换句话说,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别有23.9%和5.2%在初次就诊时并无放射学异常。

在影像学诊断中(CT及X射线),重症患者比非重症患者有更明显的影像学病变表现。

从生化检测的角度,研究人员发现有82.1%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现象,36.2%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,33.7%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。同时,大多数患者出现了C-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。但是,丙氨酸氨基转移酶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、肌酸激酶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-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为少见。

相比于轻症患者,重症患者以上的生化指标更为突出。(即白细胞减少、淋巴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、c反应性升高等)(P<0.05)。



超过一半患者早期无发热

此现象发生率高于非典和MERS


论文结论部分指出,新冠肺炎患者在早期就诊时出现发热的比例为43.8%,但在住院后发生发热的比例为87.9%。15.7%的病例发生严重肺炎。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别有23.9%和5.2%在初次就诊时无放射学异常,而且腹泻很少见。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低于SARS-CoV和MERS-CoV。

该研究为人际传播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。病例样本显示,大约只有1%的患者曾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,而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是武汉当地居民,或者曾与武汉人员接触过。大多数病例是在2020年1月1日之后录入的。

这些发现与最近的报道相呼应,包括家族聚集性爆发、无症状个体的传播和三代传播模式。此研究不能排除“超级传播者”的存在。中位潜伏期短于最近的425例患者的报道(3.0天 vs 5.2天)。此发现从更大的样本数量中提供了证据,可指导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疫时间。

重要的是,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SARS-CoV、MERS-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。根据最新的先导实验,在62个粪便样本中有4个(6.5%)检测出的新冠病毒呈阳性,另外4个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,在胃肠道、唾液或尿液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。在症状发作后出现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例中,直接在食道糜烂和出血部位检测到新冠病毒。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。通过整合系统保护措施,这些发现将遏制该病毒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。

新冠病毒无发热病例的发生率高于SARS-CoV(1%)和MERS-CoV感染(2%),如果监测病例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热检测上,则此类患者可能会被错过。

本文由首都医科大学在读博士崔梦甜、谷思宇翻译


来源:红星新闻
编辑:向家庆

  推荐阅读 
江苏立法保障疫情防控:瞒报伤医逃避隔离等将被追责

副局长隐瞒武汉行程致44人隔离!已被立案调查…

专家紧急更正:新冠病毒属于SARS病毒是口误

物业组织业主投票不让医务人员回小区?官方回应

关注上游新闻微信对话框回复关键词【肺炎】,查询最新重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。


回复关键词【数据】,查询重庆新冠状肺炎疫情实时数据动态。


回复关键词【救治】,查询重庆174个发热门诊医院名单公布,季节性感冒可就近就医。


回复关键词【举报】,登陆重庆市“互联网+督查”平台,可提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、防控不力、推诿扯皮、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,查证属实将严肃处理。


回复关键词【抗疫】,查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新新闻资讯。


回复关键词【帮帮】,有关疫情的疑问和问题,我们一一帮你解答。


长按二维码下载上游新闻APP客户端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